湘江向前丨生态守护者:为一片森林“听诊”

发布时间:2025-10-03

我叫乔志,是巴溪洲生态旅游景区(以下简称巴溪洲)的园林绿化主管。

在这片1100亩的江心绿洲上,我有一群不会说话却心意相通的好朋友——它们是一片会呼吸的森林。

在游客的镜头里,它们是一道绿意盎然的靓丽风景;在我眼里,它们却是一群有脾气、要呵护的“绿色活宝”。而达成这份独有的默契,就藏在我日复一日地巡守中。每天两万步的巡岛路,让我对岛上100多种植物的“脾气秉性”了如指掌。

清晨六点,当巴溪洲还蒙着水雾,我已经踩着胶鞋走上木栈道。巡岛不只是悠闲的散步,更是一次全面的“健康普查”。哪棵树新叶发黄需要补氮,哪株枝干枝条细弱该增磷钾——都逃不过我的眼睛。每一棵树的“身体状况”,直接决定了当天为它们开出怎样的“专属食谱”。

我有一本磨破边的笔记本里,密密麻麻记着每棵树的“饮食偏好”:桂花春天要补两公斤氮肥,垂柳喜欢磷钾肥,新移栽的小树只能“婴儿餐”……岛上近两万棵树,一年“吃掉”十万公斤肥料,哪棵树该“加餐”,哪棵树需“节食”,我心里门儿清。

喂饱了树,还得防着虫。多年经验让我练就了一手“听诊”绝活:手掌贴住柳树树干慢慢摩挲,指尖就能敏锐捕捉到树皮下的细微震动——那是天牛幼虫啃食的信号。这些“隐形杀手”专挑长势弱的树钻洞,一旦发现小孔,就要立即用针管注入专用药剂。往前走几步,若看见紫薇的叶子布满虫洞,便是介壳虫在开“自助餐会”,得赶紧记下来安排喷药。同事笑说我是“树木特工”,我说这叫“防患于未然”——等虫子大摇大摆开宴席就晚啦!

在我和团队的精心“喂养”下,树木茁壮成长,绿化率达到90%。但巴溪洲的魅力远不止于一个数字,更在于它独一无二的野趣。

如果说橘子洲是热闹的“都市明星”,那么巴溪洲就是藏在湘江中的“绿野仙踪”,游道依地形蜿蜒伸展,低洼处自然形成湿地与水塘,风车草、萱草等植物恣意生长。就连植物的选择也蕴含智慧——九千余株水杉与池杉,因其挺拔耐淹的特性,成为洲上坚实的“绿色骨架”,即便洪水过境,依然苍劲挺拔。

最具野趣的,要数那片随风飘舞的芦苇。从最初的十五亩,如今遍布至洲上大部分区域。秋风一起,芦花如雪,与晚霞相映成画。从“柳堤春晓”至“林影荷塘”,从“木龙花园”到“九溪烟树”,这里像一本翻不完的连环画,每一步都是惊喜。

今年,一窝斑鸠在香樟树上安了家。修剪树枝时,我特意为它们留出安全距离。如今每天巡岛,雏鸟的啾鸣成了最动听的伴奏。独有的自然野趣,不仅吸引了小鸟,也让巴溪洲成了长沙热门的露营打卡地。

当然,巴溪洲不总是岁月静好。八年来四次洪水穿洲,最凶猛的2017年,泥浆淹到树腰。我们扛着铁锹一寸寸清淤,抢救名贵苗木,水退后赶紧补撒月见草、彼岸花等种子。没想到,这些耐涝的“野孩子”反而长得更欢,把洪水伤痕变成了新的风景。

黄昏时,我常坐在洲头看夕阳。江水把天空染成橙红色,栾树果如小红灯笼在枝头轻晃,芦苇荡里飞出晚归的白鹭,游客的笑声顺着风飘过来。那一刻,日间巡护的疲惫悄然消散,心头只涌起一个念头:所有的坚守,都值得。

有游客感叹,这儿像一艘“生态方舟”。我望着眼前这片葱郁的绿洲,点头笑道:“是啊,咱这艘船,载的是整个长沙的绿肺!”

如果你来巴溪洲,不妨放慢脚步——那条弯弯的小路是特意留给野草的,那片坑洼的水塘是留给青蛙的。这座岛教会我:最好的守护,不是把自然框成画,而是陪它一起长成自在的模样。

责编:邹彦男

来源:湘江集团